目前分類:茶事、侍茶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茶有益,茶真有大益




l遇見南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茶水淳厚甘甜飲之延年

l遇見南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3青外包(手蓋印)

 



73青內票(雲南省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廠出品)

 

 

88青外包

 

88青背面

 

     

勐海茶廠 :

 

1938 1966

 

1938年民國政府令中國茶業公司派專員鄭鶴春與技師馮紹裘來滇。經調查,雲南有發展茶葉事業之經濟價值。于當年1216日 成立「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」。1944年改名「雲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」,此名稱沿用至1950年。

 

1940年創建佛海實驗茶廠,由范和鈞先生擔任廠長。

 

1941年秋,完成基礎廠房,試驗生產第一批滇紅。“……綠茶銷印度78箱,銷緬甸56箱,七子餅茶銷泰國462……”

 

1942年持續建廠,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役爆發,中茶公司下令所有職員撤退至昆明。職工一周內快速完成建廠任務,但機房通電後隔日立即拆遷。所以當時佛海茶廠應並未制茶,而所生產的緊茶及圓茶並非由廠方自製,而是扶助茶農茶工自產自銷,凡自願經營緊茶業務的,皆可由我廠出面擔保,向當地富滇銀行貸款,製成緊茶後,交由我廠驗收,合格者由我廠統一運銷……”(范和鈞口述)。

 

1944年一度複業又立即停業,恢復生產紅茶43擔,收購當地私商緊茶3268
1950
年「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」創立,簡稱「省茶司」。

 

1951年9月14日中國茶葉總公司註冊「中茶牌」。

 

1952年佛海茶廠再次複業。719日 中國茶葉總公司通告所屬系統內統一啟用「中茶牌」,「注冊商標統一為中茶牌,開始是紅印中茶牌,就是中茶的茶字是紅色的,到了50年代末期改為綠印。」

 

1964年省茶司改名為「中國茶葉土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」,期間也更改過多次名稱。

 

1966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。

 

1972

 

19726月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合併省土畜產進出口公司,才正式成立『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』。

 

1976年省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,要求昆明、勐海、下關三個廠加大生產普洱茶(渥堆熟茶),並決定茶品嘜號。勐海茶廠為7475開頭,末尾為2

 

197679年勐海茶廠外銷出口多以麻袋與紙箱包裝的散茶為主,緊壓茶只有74527572二種熟茶餅。

 

1979年以後外銷出口開始出現多樣化拼配的茶品嘜號,如754275327582等。

 

19811982年間省茶司接受香港茶商訂單,由勐海茶廠製作一批7572青餅。

 

1985年香港南天貿易公司開始向省茶司訂制8582青餅,由勐海茶廠製作。茶品大票由省公司之直式大票,改為各廠方署名之橫式大票。

 

1990年中國茶葉公司通知茶廠停止使用「中茶牌」商標,勐海茶廠應與下關茶廠1991-92年間同時啟用大益牌與松鶴牌商標。

 

1994年開始籌備股份制公司化。

 

1995322日以西雙版納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「大益牌」商標。開始生產大益牌七子餅茶。

 

1996年正式改制成立為西雙版納勐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。

 

1999年省公司營運不善,茶廠自行大量接受茶商訂單,茶品規格包裝多樣化。

 

下關茶廠 :

 

1941年(民國三十年)蒙藏委員會派任桑澤仁與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(省茶司)商定,共同合資於大理下關創辦康藏茶廠,也就是下關茶廠的前身。主要加工緊茶、餅茶銷西藏地區,加工沱茶銷四川。至目前為止,緊茶與沱茶仍然是下關茶廠主要的特色產品。1942年加工的緊茶銷往西藏、四川,及雲南省當地少數民族地區,注冊商標為「寶焰牌」。1949年停止生產。1950年改名為「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分公司下關茶廠」,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統一使用「中茶牌」商標,從此各國營茶廠統一沿用「中茶牌」至今。1955年,下關地區歷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號全部納入下關茶廠。期間,與勐海茶廠相同更名多次,1959年又恢復為雲南省下關茶廠。1990年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,寶焰牌(緊茶、餅茶、方茶)注冊商標正式啟用,1992年松鶴牌沱茶注冊商標正式啟用。1994年由雲南省下關茶廠、雲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、重慶渝中茶葉公司、雲南省下關茶業綜合經營公司、下關茶廠職工持股會,共同組成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下關茶廠正式規範為雲南下關茶廠沱茶(集團)股份有限公司。

 

1952~1968

 

1951年緊茶統一規格,每個238g ,每筒七個,每擔30筒。

 

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內公司統一使用中茶牌。下關茶廠開始生產七子餅茶。進入60年代因原料調撥計畫和加工產品的分工,下關茶廠以沱茶與緊茶為主要產品,圓茶只少量生產,多數計畫交由猛海茶廠生產。

 

1953年茶廠通過試驗,將餅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圓型後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鉛餅加壓的方法,改用鋁甑直接蒸壓的方法。

 

1955年經省公司批准,緊茶規格由心臟型改為磚型,先生產10噸到麗江等地試銷並徵求消費者意見。同年,省公司通知茶廠對出口緊茶進行人工後發酵試驗。下關茶廠七子餅茶形狀由凹型底改為平底。

 

1956年按股合併私營茶莊或茶業公司於國營企業,從此結束私商經營茶業的歷史。

 

1958年試驗成功高溫快速人工後發酵,達到縮短發酵週期、降低成本的效果。

 

1960年批准量產250g 普洱方茶。

 

1962年開始生產125g 沱茶。

 

1963年邊銷緊茶內包裝改用牛皮紙袋、麻繩捆渣,改變長期以糯葉包裝。

 

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響,緊茶寶焰牌改為團結牌;而心臟型不利於機械加工、包裝,遂停止生產,1967年開始生產磚型緊茶,配料與加工工藝不變。

 

1968年為配合茶廠定量供應的原因,沱茶重量從原來的125g 改為100g

 

19721978

 

1972年經省茶葉公司批准,恢復七子餅茶的生產。同年六月,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合併省土畜產進出口公司,正式成立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茶葉分公司。經省公司批准恢復七子餅茶生產。

 

1973年昆明茶廠吸取下關茶廠緊茶渥堆發酵的原理,再經高溫高濕人工速成的後發酵處理,製成現今的雲南普洱茶(熟茶)。

 

1975年試製普洱沱茶(熟茶),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(7663)專供香港天生行,由該行轉銷法國市場銷售。

 

1976年省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會議,要求昆明、猛海、下關三個廠加大生產普洱茶(渥堆熟茶),並決定茶品嘜號。下關廠為76開頭,末尾為3

 

1978年下關茶廠原本產量不大的圓茶(七子餅茶),因原料調撥困難,省公司將生產計畫下達給勐海茶廠加工。

 

1979

 

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關廠參觀,1980年再偕同法國茶葉批發公司、專欄作家、醫學博士等一行人到廠參觀。

 

1983年因訂單需求,向省公司申請恢復製作七子餅茶,唯量少以供應日本外銷
訂單為主。

 

1985年為解決廠內的野生茶(荒野茶,又稱大樹茶)出路問題,經抽樣送商業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檢測,結果確認屬茶科植物,可飲用。

 

1986年班禪參觀下關茶廠,希望恢復心臟型緊茶的生產,並當場訂購500擔,由下關茶廠加工後運交青海省政協;而當時亦在省內邊銷茶區銷售一部分,但數量不多。

 

1987年底臺灣開放大陸探親,1988年底臺灣茶藝界一行十四人到下關茶廠參觀。
1988
年為解決中檔原料過多,開始試製加工丙級沱茶

 

1989年昆明茶廠開發出旅遊微型沱茶。下關茶廠於1997年生產3g 微型小普洱沱茶,主要出口日本。

 

19901130寶焰牌緊茶正式啟用。

 

 

l遇見南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